文、图、视频/李艺戈 颜业宏 蒋佳元
(相关资料图)
端午将至,又到了划龙舟、包粽子、挂艾草、佩香囊的日子。而粽子作为端午节的象征之一,因各地风俗不同,制作粽子的食材和技艺也不相同。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,用几片芒叶、一勺泡好的糯米、一条上好的五花肉、精心挑选炒香的配料、再加一勺新鲜的海胆,就变成了深圳市大鹏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美食——南澳海胆粽,这是深圳南澳独特专属的风味,也是独具特色的“深圳味道”。
属于深圳味道的南澳海胆粽
“在我们南澳一直流传着无钱买鸡蛋,餐餐食海胆这样一句俗话,这也是表达了我们南澳人与海胆之间的渊源。”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长妹表示。深圳大鹏半岛南澳盛产海胆,端午节前后制作海胆粽是南澳的习俗,其制作技艺也被纳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2004年,张长妹在端午佳节时,制作了很多海胆粽赠送给亲友,亲友品尝后好评不断,甚至提出想要购买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张长妹开始思考将海胆粽做成一门“生意”。2005年,张长妹第一次尝试将海胆粽从当地人的家中搬到了市场上,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,竟然总共卖了2万多条。“当时就想尝试一下,没想到出乎意料。”张长妹告诉记者。此后,张长妹不断推进海胆粽的发展,在她的带动下,许多餐馆也陆续加入到售卖海胆粽的行列中。海胆粽逐渐走出南澳,成为外界了解南澳的一张美食名片。
2019年1月29日,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正式列入《龙岗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》。2021年,南澳海胆粽正式入选深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同年11月,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与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“深圳伴手礼”名录,南澳海胆粽被选入其中。
海胆粽成为南澳美食名片
羊城晚报记者现场品尝了海粽。海胆粽一口咬下去鲜而不腥,馅料十足,有五花肉的油香,还伴有芒叶的清香在里面,味道非常独特。
一勺海胆肉,粽香飘千里,海胆粽的制作并不复杂,先将两片芒叶一横一竖放好,再依次放进泡好的糯米、一条上好的五花肉和炒料,最后盖上满满一勺黄澄澄的海胆,卷成规整的长圆形,用咸水草捆裹结实,一条海胆粽才算制作完成。“我们包海胆粽所使用的芒叶,要到海拔200多米的山上去找,而且需要早上日出时摘下,这样更为清香。”张长妹说。
海胆粽制作完成后,就要把它放入特制的蒸锅里,蒸煮4个小时后,便可以端上饭桌食用。张长妹向羊晚记者介绍,“我们当地人几乎都会包海胆粽,小时候我就常常用沙子代替糯米来练习包海胆粽。”
而说到海胆粽的独特之处,最重要的就在于它的料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鹏湾海域特产的紫海胆,它的品质和新鲜程度决定了海胆粽的“鲜”,其次就是在炒料之中。张长妹表示,“我们的炒料里有花生碎、虾米、圆葱等,还有的还会在里面加入瑶柱,提味提鲜。而且我们一斤海胆一般可以包20条海胆粽,每条海胆粽里的海胆差不多有半两,吃的时候几乎每一口都能吃得到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让大家品尝到更多的海胆美食,张长妹还带领着她的团队,利用本土盛产的紫海胆,经过三年多的研发,推出了新品“海胆月饼”等海胆产品。海胆月饼一经推出,在南澳当地便大受欢迎,每年都有不少食客前来购买,甚至成为大鹏半岛居民中秋最具特色的“伴手礼”。
南澳海胆粽入选深圳手信
在前不久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,张长妹带着南澳海胆粽亮相文博会T8分会场,以其独有的“深圳元素、深圳味道”入选“深圳手信”品牌,并于现场举行品牌签约与授牌仪式。
羊晚记者在现场看到,在文博会大鹏展厅南澳海胆粽展台前,精心设计的手信礼盒,现场展示南澳海胆粽的制作吸引了不少观展市民观看。“正好端午节快到了,在这里看到具有深圳特色的南澳海胆粽,就想给家里人带回去尝一尝。”来逛展的刘女士表示。
此外,为了推动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,2020年,在南澳办事处的支持下,张长妹领头成立了深圳首个“传承非遗妇女微家”,不仅使得非遗技艺可以传承下去,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家庭妇女就业等问题。“我希望将来南澳海胆粽不光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,还可以成为我们深圳的特色,未来能在粤港澳大湾区,甚至全国各地去推广。”张长妹表示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黄磊校对 | 彭继业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世界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